郭有才的《诺言》为何一夜爆红:探寻背后的四大因素

🏷️ 365beat 📅 2025-07-24 15:51:44 👤 admin 👀 1315 ⭐ 253
郭有才的《诺言》为何一夜爆红:探寻背后的四大因素

1994年,菏泽牡丹区青年王振华第一次坐火车去济南的山东艺术学院参加艺考,就是从菏泽南站出发的。2024年,功成名就的王振华依然深深爱着那片土地,念念不忘菏泽南站。

1996年9月5日凌晨,我从家乡菏泽定陶出发第一次到省城,在菏泽南站坐车并结识后来成为校友、同事的菏泽牡丹区青年吕华远。2024年5月,吕华远告诉我,南站是郭有才梦想起航之地,对于我们也一样。

2004年,菏泽曹县人魏新写了一首诗《每年都有人从故乡离开》。2024年,魏新写了一篇《菏泽,南站,郭有才》的文章,他说,当年那些火车从菏泽南站出发,承载着无数人离开故乡的梦想。虽然菏泽南站已经停止客运20多年,但对于千千万万离乡的人来说,它是梦想起航的地方。

▶第三是悲伤情歌《诺言》引起的共鸣。

在郭有才唱《诺言》的短视频下有这样一条评论:“李翊君的比较经典,有才的比较痛,痛死我了。”郭有才翻唱的这首《诺言》是歌手李翊君1995年发行的歌曲,彼时郭有才还未出生,但这并不妨碍他让这首悲伤情歌重新走红。

网上流传的郭有才演唱的各种版本的《诺言》,最动人的是高潮部分的几句:“无奈人在风里,人在雨里,人在爱的岁月里漂流。”无奈的歌词,加上郭有才深情而声嘶力竭的演唱,确实让人“好想哭”,有评论说:“没有技巧,全凭情真。”

郭有才的这版《诺言》已经超越了悲伤情感的范畴,唱出了所有失去的情感。

从歌词来看,《诺言》唱的是对失去情感的缅怀。“我不知道相爱的两个人,留不住一个褪色的诺言,我不了解沧海桑田,能将一切相信的事改变。”

对失去情感缅怀的文艺作品,从来不乏听众或观众。

现在将《诺言》中失去的情感代入自身经历的年轻听众或观众,不知道30年前那批年轻人不仅爱唱《诺言》,也爱唱《阿莲》,爱唱《心太软》,不知道当初那批年轻人唱着这样的悲伤情歌,也是不自不觉已经泪流满面。

悲伤情歌和青春爱情电影的最佳题材莫过于“失去的情感”……

《致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广受欢迎,也正是因为这种设置,当然还有《前任》系列电影。

相比之下……

30年前的年轻人唱着《诺言》《阿莲》《心太软》默默流泪,如今的年轻人看《前任》电影和听《诺言》,更多的是在朋友圈表达情绪,只求仪式感,而不求真改变。

▶第四是情绪价值的快速传播。

情绪价值以及背后的情绪经济,正成为年轻受众的一种“刚需”。

例如“发疯文学”、庙宇旅游、疗愈综艺或电影、特定的酒香与咖啡组合、多巴胺穿搭、“显眼包”话语。

郭有才唱《诺言》之所以走红,正是因为他和这首悲伤情歌《诺言》提供了一种碎片化的情绪价值。

有评论说:“听的想哭,我的青春,我的爱情,唱出了多少无奈。”“这种唱法唱出了多少人对情绪的压抑和释放,对人生的无奈。”

像《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和拍短视频的张同学一样,郭有才的《诺言》让焦虑迷茫的人在内心与自己达成了“短暂的和解”。

然而……

情绪价值的传播总是来得快去得快,无论制作者是否已经取得商业成功,现在还有谁在讨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和拍短视频的张同学?

好在突然忙碌起来的郭有才还算清醒。

在某个视频中,郭有才的未婚妻说“网络都是浮云”,他们依然在烧烤摊前忙碌。希望郭有才不仅是今日的网红,更能拥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